上海持续加强养老服务

发布者:施国栋发布时间:2024-09-20浏览次数:10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了19个新职业和28个新工种的信息,同时调整和变更了11个职业(工种)信息。其中,新增了与养老行业相关的“社区助老员”和“老年助浴员”两个工种,将“失智老年人照护员”更名为“认知障碍照护员”。这些变化表明,养老相关的新职业不断涌现。


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元,服务体系不断精细化


为满足日益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各地正在优化、细分养老服务体系,从老年人需求出发,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幸福养老。


近年来,养老行业从“老有所依”逐渐发展为“老有所享”“老有所乐”,呈现出新的需求与变化。在辽宁沈阳市,279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构建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需求。沈阳市于洪区居民梁万富表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施齐全,理发、洗浴、理疗一应俱全,让老年生活更舒心。


在上海市普陀区,第一老年福利院作为首批推出“短托养老”服务的机构,提供了“短期助养”服务套餐,帮助没有长期入住养老院计划的家庭解决燃眉之急。普陀区还成立了全市首个线下实体运作的养老行业解纷中心,推动养老服务的协同发展,解决了600多人次的法律咨询和心理疏导需求。


新需求催生新职业,养老行业就业机会增多


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健康照护师、陪诊师、助浴员等新职业应运而生,成为养老领域新的就业增长点。


在上海,陪诊师这一职业应运而生,帮助不熟悉就医流程的老年人完成挂号、缴费、检查等环节。上海福寿康养老有限公司的助浴师吉静曾是一名推拿按摩师,她将这一技能运用到助浴服务中,备受老年人及家属的认可。


人才队伍扩容,专业培训成为关键


然而,养老行业也面临着收入低、上升空间有限、从业者年龄偏大等问题。王静超指出,养老行业亟需提升从业者的职业尊重感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他提到,公司与职业院校合作,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并将培训结果反馈给政府部门,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政府在推动养老服务细分化、专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通过制定养老服务标准,确保从业者具备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等职位所需的专业能力。


高校也成为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重要阵地。上海开放大学自去年开设养老陪诊师培训课程以来,已培养了7000余名养老服务评估师、内训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满足了不断扩大的养老服务需求。


通过政府、行业和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养老服务领域正在加速细分化和专业化,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