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在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了一场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介绍了促进民间投资的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严鹏程通报了有关民间投资的整体工作进展。
民间投资的作用与成就。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从投资总量的比例来看,自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连续五年超过60%,其中最高达到65.4%。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民间投资的比重超过八成,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
在产业发展方面,民营企业的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推动转型升级方面成果显著。数据显示,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均由民营企业完成。
民营经济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根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民营经济在城镇就业中的占比超过80%,新增就业贡献率更是超过90%。
从经济贡献来看,中国的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总量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60%,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力量。
促进民间投资的五大措施
为了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并巩固其良好发展势头,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五个主要方向的工作重点:
1. 放宽市场准入:清理对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打破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的门槛,特别是在养老、医疗等领域,取消或减少附加条件,积极破除隐形壁垒,解决民间投资“不能投”的问题。
2. 政策支持:增加融资支持,建立多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推广地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设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基金,并通过大数据帮助民营企业获得金融资源,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废除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政务诚信建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解决“不敢投、不愿投”的问题。
4. 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政府数据资源,为民间资本提供行业发展信息和政策导向,推荐具有商业潜力和明确回报机制的项目,推动民营企业通过PPP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不知道往哪投”的问题。
5. 产权保护:推动清理涉及产权保护的规章和文件,加大产权纠纷的甄别和纠正力度,增强民间投资的安全感,提升信心。
康养休闲小镇发展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出台政策,将康养休闲小镇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康养小镇以健康产业为核心,融合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功能,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康养小镇依托地方的生态、文化、气候等资源,发展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如健康食品、体育运动、养老产业等,形成一体化的特色小镇。
规划思路和标准
康养小镇的发展依赖于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和明确的功能分工。例如,依托当地的宗教文化、长寿文化、温泉资源等,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康养相关的产业链。康养小镇的建设标准要求空气质量良好、负氧离子含量高,交通便利,具备医疗产业发展的基础。
康养小镇的产业开发类型多样,包括文化养生型、长寿资源型、生态养生型、度假产业型等,均以健康产业为核心,打造集休闲、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综合型开发项目。
通过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健康产业和现代需求,康养小镇将成为推动健康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