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贯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始终,必须科学、及时、综合应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性,要求健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政策机制,部署未来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从改革要求中明确新时代养老服务的方向
《决定》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破立并举。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解决超大规模老年人口的养老难题,需要贯彻这些原则,立足国情,完善顶层设计,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1. 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的关系:避免过度事业化导致的“福利陷阱”,同时防止产业化过度带来的“养不起老”问题,形成事业和产业相互促进的格局。
2. 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分工:政府要兜底养老基本保障,市场要优化资源配置,社会力量协同支持,家庭和个人承担养老的首要责任,形成稳定的养老预期。
3. 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协调:构建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服务网络,完善各养老方式的衔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4. 医养结合与康养发展的关系:建立养老、医疗、康复服务的衔接机制,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5. 城乡养老的均衡发展:研究农村养老特点,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动城乡养老资源的均衡发展。
6. 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监管,确保服务质量与安全。
落实全会部署的养老服务改革任务
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聚焦破解当前养老服务的瓶颈,回应群众在养老方面的急需需求。高质量完成这些任务,对于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至关重要。需要细化措施,制定任务书和时间表,加快改革落地。
1. 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确保到2035年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围绕这一目标,完善服务清单,明确服务标准、供给方式等,确保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
2. 完善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推动新老小区配套建设养老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居家和社区服务。优化机构养老服务,提高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护能力。
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市场化、社会化运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4.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动城市养老资源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政策支持,缩小城乡养老服务差距。
5. 完善养老支付保障制度:健全特困老年人照护保障,完善老年人津补贴制度,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全体老年人,形成有力的养老支付支撑体系。
这些改革措施将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保障广大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