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织密“幸福网”,推动高质量养老服务发展

发布者:施国栋发布时间:2024-09-20浏览次数:10


长宁区致力于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从基础的衣食住行到精神文化方面,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发展。通过多方位的努力,长者们的“幸福生活网”在长宁逐渐成形,让“老有所养”的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


为老助餐:让老年人吃得放心又开心

“爷叔,今天的午饭套餐送到了!”如今,打开家门就能收到热腾腾的饭菜,已经成为长宁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社区长者食堂的送餐服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确保老年人能够轻松获得健康美味的餐食。


今年以来,长宁区新增加了5个为老助餐场所,总数达到21家社区长者食堂、95个助餐点和11张长者餐桌,日均供餐服务超过1.1万份。在社区内的长者食堂,老人们可以享受到价格实惠、营养均衡的“优质套餐”。例如,仙霞社区的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套餐选择,既满足口味需求,还能根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定制服务。新泾镇的徐大厨社区食堂,更是以传统本帮菜赢得了居民的青睐。


长宁区还推出了星级评定机制,不断提升社区长者食堂的质量,从环境、菜品到服务都力求达到高标准,确保老年人能吃得起、吃得好。


老有所养:养老服务不断靠近“家门口”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环境中安享晚年的重要支撑点。新泾镇新增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是一个数字智能化的嵌入式养老平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贴心、舒适的养老服务。


今年,长宁区还揭牌了全市首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城区赋能支持中心——“小蓝花市民中心”。中心致力于通过理念传播、筛查干预等方式,为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累计服务人数已超过2000人次。通过“小蓝花”系列服务品牌,长宁区进一步深化了认知障碍照护领域的服务内容,积极推动社会化资源的整合与合作。


与此同时,长宁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覆盖了全区每个街镇,服务站点设立在居民身边,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医疗、康复、日间照料等一体化养老服务。


全面关爱:织密老年人生活的“幸福网”

除了饮食和照护,长宁区也非常重视老年人的日常关怀。通过适老化改造、老年大学课程、社区互助等多种举措,长宁区正在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友好和便捷的生活环境。长宁区“沪助养老时光汇”项目中,“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互助模式为社区老人带来了更多温暖。


在居家养老方面,长宁区持续推行“老吾老计划”,为有照护需求的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培训,提升社区家庭的照护能力。同时,老年教育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区民政局依托老年大学资源,开设了书法、太极、摄影等多样课程,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学习乐趣。


全方位呵护: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长宁区通过不断推进适老化改造、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打造安全、便利、温馨的居住环境。为300户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为数百名养老护理员提供技能培训等举措,都在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生活挑战。


在长宁,养老服务不仅是照顾生活,更是在精神文化上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支持。用心做好每一件养老服务的小事,让每一位老年人在长宁都能安享幸福、安心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