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山海集团养老诈骗案尘埃落定。2025年6月27日,辽宁大连法院依法对山海集团实控人周志峰作出判决,其因集资诈骗罪、洗钱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周志峰的两名得力助手王长东和鲁红也分别被判处16年和14年有期徒刑。这起案件在8年时间里,诈骗了60万老年人的超244亿元养老钱,其规模之大、受骗人数之多,令人触目惊心。
从“温情”到“陷阱”:养老诈骗的“双面夹击”
这起案件并非单纯的金融骗局,更是精心布置的情感陷阱。一切的开端,竟是几颗免费的鸡蛋。每天清晨,菜市场门口或小区花园里,周志峰派出的业务员们笑容满面,手上拎着鸡蛋、大米、毛巾,热情地向路过的老人打招呼:“阿姨,免费领鸡蛋啦!”“叔叔,带袋大米回家吧!”老人们节俭了一辈子,看到免费的东西自然心动不已。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这些业务员们不光送东西,更“送温暖”。他们会关切地询问老人的睡眠、血压,记得老人的生日,捧着蛋糕来唱生日歌,甚至陪老人看病。他们比亲儿女还贴心,用温情攻势筑起一座“信任堡垒”。但当信任建立后,周志峰便露出了獠牙。他将老人们带离熟悉的环境,远离子女的监督,让所谓的公司高管介绍投资项目,如“康养合伙人”项目,声称年回报率20%;“旅居会员卡”,一万九千八,每年分红两万,还能免费旅游。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老人们纷纷掏出了养老钱,却不知自己已陷入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最终,随着资金链断裂,骗局崩盘,老人们的养老钱化为泡影。
更令人痛心的是,即便新闻铺天盖地,警察上门登记损失,仍有很多老人拒绝相信被骗。因为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被骗子填满,这份虚假的“亲情”让他们难以接受现实。
老年人为何成为诈骗“重灾区”?
山海集团案并非个例。在它宣判前两个月,名为山与海的康养企业也爆出40亿骗局,三万老人受骗。这不禁让我们深思,为何老年人如此容易成为诈骗的“重灾区”?
首先,骗局的伪装越来越高端。如今的养老骗局,一个比一个专业、一个比一个“正规”。以“山海案”为例,周志峰精心打造了一个看似强大的“养老帝国”,旗下有山海慧药房、夕阳红旅行社、山海商贸等。这些门店装修豪华,员工穿着笔挺西装,老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自然深信不疑。山海集团还曾与全国各地官方签订旅游合作,甚至在疫情期间免费发放退烧药,这些都让老人们对其深信不疑。
其次,老人认知与信息的双重困局。老人们往往缺乏“信息对称”的能力,不知道“年化20%”意味着什么,更不会分辨“艺术品投资”“土地理财”是否合规。他们看到的是“合同正规”“有章有印”,听到的是“国家政策支持”“银行不如我们收益高”。与此同时,他们的信息来源早已被人为圈定,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信息茧房。律师王丽曾说:“老年人在投资前要咨询专业人士。”但对很多老人来说,那个“业务员”就是他们最信任的“专业人士”。
最后,被亲情绑架的养老困境。即使周志峰锒铛入狱,依然还有不少老人在场外应援:“山海无罪,周志峰无罪。”“就算被骗也高兴,”一位退休教师无奈地说,“公司经常送东西,过年过节还发礼物。”在这场骗局中,有许多高知退休者,他们并非缺乏判断力,而是难以抗拒情感空缺被填补的温暖。当亲生子女忙于生计,骗子们用虚假的亲情绑架了真实的需求。在甜蜜的情感陷阱中,有的老人就算隐约感觉不对,也愿意往里跳,以至于就算梦醒时分,也不愿意醒来。
老年人防骗:家庭与陪伴才是关键防线
防骗不是靠安装多少APP,也不是看了多少宣传册。真正的防线,是家,是你,是我。公安部提出了“三道防线”:
- 家庭防线:每周一次与父母的深度沟通,哪怕是视频电话。约定好“大额花销要告知”这条家庭底线。
- 技术防线:帮父母装上“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诈骗预警、设置账户限额,建立金融安全的“护城河”。
- 渠道防线:牢记一句话——所有保本高收益都是骗局!
同时,中国普法发布了以下5种常见的养老诈骗骗局,家里有老人的,可以转发给他们看看,或者打电话给他们讲一讲:
- “代办社保”骗局:不法分子谎称认识社保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或冒充银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谎称可以代为补缴“社保”、代办“养老保险”等,在收取相关费用后,携款跑路。
- “以房养老”骗局:不法分子以“以房养老”为名,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一旦资金链断裂或公司跑路,将面临高额债务,无力偿还“借款”时,房子将被收回,最终房财两空。
- “养生保健”骗局:不法分子以免费体检、领取奖品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活动,以“祖传秘方”等为噱头,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 “黄昏恋”骗局:“黄昏恋”骗局是“杀猪盘”的一种,不法分子利用单身老人情感缺失、生活孤独的特点,通过网络或短信交友发展为“恋爱关系”,再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
- “低价旅游”骗局:不法分子以“低价游”“免费游”为噱头,通过强制、诱导、捆绑销售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奢侈品,或是诱骗老年人投资理财产品,或是吸引其注册会员、预交费用等。
- “文玩收藏”骗局:不法分子以帮助老年人拍卖其收藏品为诱饵,虚构高价,诱骗老年人委托代为拍卖,收取高额“服务费”;或者是将一些工艺品冒充为高档收藏品,虚假承诺短期内会有较大增值空间,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
当我们在指责老人“贪小便宜”时,或许该看看他们脚下那片孤独的土壤。中国有近三亿老年人,其中独居的接近两千万。他们有大把时间,手里攥着或多或少的养老金,唯独缺少高质量的陪伴。骗子们不过是看准了这片沃土,投下几颗“温情”的种子,便长出了244亿的恶之花。这个世界上,有一种骗局叫“养老”,但它真正瞄准的,从不是金钱,而是孤独的心。愿每个人都能记住这堂沉痛的课——真正的爱和陪伴,永远不能外包给别人。